【铁杵成针文言文翻译】“铁杵成针”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故事,源自唐代诗人李白少年时期的一段经历。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以下是对“铁杵成针”文言文的翻译与总结。
一、文言原文(节选)
>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曰:‘铁杵安能为针?’媪曰:‘功到自然成。’”
二、现代汉语翻译
磨针溪位于眉州象耳山脚下。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山中读书,还没完成学业就放弃了。他路过这条溪流时,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他问她为什么这么做,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笑着说:“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妇人回答:“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成功。”
三、
这个故事通过李白与老妇人的对话,表达了“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也能做成”的道理。它强调了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
四、关键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故事出处 | 来自唐代李白的传说,记载于《方舆胜览》等地方志中 |
| 故事背景 | 李白年少时在山中读书,中途放弃,后遇老妇人磨铁杵 |
| 核心寓意 | 坚持不懈,终有所成;功夫不负有心人 |
| 对话内容 | 李白质疑铁杵能否磨成针,老妇人回应“功到自然成” |
| 现代启示 | 鼓励人们面对挑战时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轻言放弃 |
五、结语
“铁杵成针”不仅是对古人智慧的赞美,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激励。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只有不断努力、持续积累,才能最终实现目标。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梦想的实现,往往始于一次不起眼的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