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泰山以超北海什么意思出自哪里呢】“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一句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难以实现或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它不仅在古代文学中出现,也在现代语境中被广泛引用。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析。
一、成语释义
“挟泰山以超北海”字面意思是:挟着泰山跳过北海。由于泰山是极重的山,北海则是辽阔无边的海,因此这个动作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完成的,用以比喻力所不及、无法做到的事情。
此成语强调的是能力与目标之间的巨大差距,也暗含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二、出处考证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 |
原文 |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
作者 |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 |
意义 | 通过对比“挟太山”与“为长者折枝”,说明“不能”与“不为”的区别,强调主观努力的重要性 |
三、成语的深层含义
1. 区分“不能”与“不为”
孟子在此强调,有些事情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做不到,而是因为没有去尝试或不愿去做。例如,“为长者折枝”虽然简单,但若说“我不能”,其实是“不为”。
2. 鼓励积极进取
成语提醒人们,面对困难时不应轻易放弃,而是要审视自己是否真正尽力,而非仅仅归因于“能力不足”。
3. 适用于现代语境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常被用来激励人们面对挑战时不要轻言放弃,尤其是当目标看似遥不可及时,更要反思自己的态度和行动。
四、总结
“挟泰山以超北海”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用以阐述“不能”与“不为”区别的经典例子。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主观能动性,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而是要勇于尝试、不断努力。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挟泰山以超北海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 |
释义 | 比喻力所不及、难以实现的事 |
作者 | 孟子 |
深层含义 | 强调主观努力的重要性,区分“不能”与“不为” |
如需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思想或相关典故,可参考《孟子》全书及相关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