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汉语中,“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孔子赞扬那些热爱古代经典文学,并且对“六艺”的经书和传注都有深入学习的人。这里的“六艺”指的是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即《诗》《书》《礼》《易》《乐》《春秋》。“经传”则指这些经典的正文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解释。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句话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经典的尊重。通过学习古文和六艺经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汲取其中的智慧,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增强民族自信。
因此,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鼓励青少年接触并学习古典文学作品,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成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是维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