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寒而慄成语解释】“不寒而慄”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某种情况下感到极度的恐惧或紧张,即使没有外界的寒冷刺激,身体也会不由自主地发抖。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心理上的极度不安和生理上的反应。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解释 |
| 不寒而慄 | 指在没有寒冷的情况下,因恐惧或紧张而感到身体发冷、发抖。 |
二、成语来源
“不寒而慄”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不寒而慄,是谓无道。”后来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人在极端恐惧下的反应。
三、成语用法
| 用法 | 示例 |
| 作谓语 | 他听到那个消息后,不寒而慄,浑身发抖。 |
| 作定语 | 那个恐怖的场景让他不寒而慄。 |
| 作状语 | 在那种环境下,他不寒而慄地站在原地。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心惊胆战、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
| 反义词 | 泰然自若、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
五、使用注意事项
- “不寒而慄”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在非恐惧或紧张的情境中。
- 该成语强调的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反应,因此在描写人物情绪时较为贴切。
六、总结
“不寒而慄”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用来表达人在极度恐惧或紧张时的身体反应。它不仅具有文学色彩,也常用于描述真实情境中的心理状态。了解其含义、用法及适用范围,有助于更好地在写作或交流中准确运用这一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