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分录如何做】在企业的日常财务工作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处理内容。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其预计使用年限内合理分配到各个会计期间的过程,以反映资产价值的逐渐减少。正确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分录,有助于企业真实、准确地反映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原则
1. 权责发生制原则:折旧费用应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与相关的收入配比。
2. 历史成本原则:固定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折旧基于该成本计算。
3. 一致性原则:企业应保持折旧方法的一致性,不得随意变更。
4. 可比性原则:折旧政策应便于不同期间或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
二、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 折旧方法 | 说明 | 适用情况 |
| 直线法 | 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简单 | 多数企业常用,适用于资产使用强度相对均衡的情况 |
| 工作量法 | 根据实际使用量计算折旧 | 适用于设备使用频率波动较大的情况 |
| 双倍余额递减法 | 前期折旧多,后期少,加速折旧 | 适用于技术更新快、早期效益高的资产 |
| 年数总和法 | 折旧额逐年递减,前期多 | 适用于资产使用效率随时间下降的情况 |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分录
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一般涉及两个账户:累计折旧(贷方) 和 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借方)。具体分录如下:
| 会计分录 | 说明 |
|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 | 计提折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
| 贷:累计折旧 | 增加累计折旧金额,反映资产价值的减少 |
示例说明:
假设某公司一台设备原值为1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 每年折旧额 = 100,000 ÷ 5 = 20,000元
- 每月折旧额 = 20,000 ÷ 12 ≈ 1,666.67元
每月会计分录:
| 会计分录 | 金额(元) |
| 借:制造费用 | 1,666.67 |
| 贷:累计折旧 | 1,666.67 |
四、注意事项
1. 折旧开始时间: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当月起开始计提折旧。
2. 折旧停止时间:固定资产报废或出售当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3. 调整折旧:若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折旧方法或金额。
4. 税务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固定资产折旧有不同规定,需结合税法要求处理。
通过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处理,企业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资产的使用价值和经营成果,同时为财务报表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