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结论】通过本次“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我们掌握了杨氏模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材料力学中的重要性。实验过程中,通过对金属丝的拉伸变形进行测量,并结合胡克定律,计算出了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值。实验不仅验证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我们对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能力。
实验中主要使用了光杠杆放大法来测量微小形变,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优点。同时,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有效减小了随机误差的影响。此外,实验中也注意到了系统误差的来源,如仪器的精度限制、温度变化对金属丝长度的影响等。
总体来看,本次实验达到了预期目标,得出的杨氏模量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实验方法合理、操作规范、数据可靠。
实验结果汇总表
| 项目 | 数据/结果 |
| 实验名称 | 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 |
| 实验目的 | 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
| 实验原理 | 胡克定律:$ F = k \Delta L $,杨氏模量公式:$ E = \frac{F}{A} \cdot \frac{L}{\Delta L} $ |
| 实验器材 | 光杠杆、千分尺、砝码、金属丝、标尺等 |
| 杨氏模量测量值 | $ E = 2.03 \times 10^{11} \, \text{Pa} $(示例) |
| 理论参考值 | $ E_{\text{理论}} = 2.0 \times 10^{11} \, \text{Pa} $(以钢为例) |
| 相对误差 | 约 1.5% |
| 实验结论 | 实验测得的杨氏模量与理论值相符,实验方法可行,数据可靠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杨氏模量的理解,也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今后在类似实验中,应更加注重细节操作和数据的准确记录,以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