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双雕出自何处】“一箭双雕”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做事方式。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具体含义。本文将从历史典故出发,总结其来源,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一箭双雕”的含义
“一箭双雕”字面意思是:用一支箭射中两只雕。比喻在做一件事情时,同时达到两个目的,或取得双重效果。该成语强调效率与智慧,常见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场景中。
二、成语的出处
“一箭双雕”最早见于《北史·长孙晟传》。原文如下:
> “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射之,一发双贯。”
这段话讲述的是北周时期的一位将领——长孙晟,他一次用一支箭射中了两只正在争夺食物的雕,展现了他高超的射术和精准的判断力。后来,“一箭双雕”便被引申为“一举两得”的意思。
三、成语的演变与使用
| 时期 | 使用情况 | 文化意义 | 
| 北周 | 长孙晟射雕故事 | 源自真实历史人物事迹 | 
| 唐代 | 成语逐渐流传 | 被文人墨客广泛引用 | 
| 宋代以后 | 成语成为常用表达 | 多用于文学、诗词、日常交流中 | 
| 现代 | 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 | 强调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性 | 
四、相关典故与延伸
除了“一箭双雕”外,还有许多类似成语,如“一石二鸟”、“两全其美”、“事半功倍”等,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含义。不过,“一箭双雕”因其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在汉语中尤为突出。
五、总结
“一箭双雕”出自《北史·长孙晟传》,源于北周时期的射艺故事,后演变为表示“一举两得”的成语。它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与效率的追求。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成语名称 | 一箭双雕 | 
| 出处 | 《北史·长孙晟传》 | 
| 含义 | 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 
| 历史背景 | 北周时期长孙晟射雕的故事 | 
| 文化意义 | 表达智慧与效率 | 
| 现代应用 | 工作、学习、生活等多种场景 | 
| 相关成语 | 一石二鸟、两全其美、事半功倍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一箭双雕”不仅是语言上的精妙表达,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了解它的来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