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颐之年的词语解释是什么】“期颐”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年事已高、寿至百岁。在古代,人们将百岁称为“期颐”,意指到了这个年纪,人生已经进入晚年,需要依靠子女或他人来照料生活起居。
一、词语解释总结
词语 | 期颐 |
拼音 | qī yí |
含义 | 指人年过百岁,进入老年阶段,需依赖他人照顾生活 |
出处 |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诗词或正式场合中,表示对长寿者的尊称 |
近义词 | 百岁、耄耋、老迈 |
反义词 | 少年、青年、壮年 |
二、详细说明
“期颐”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原文为:“百年曰期颐。”这里的“期”有“期待”之意,“颐”则是“养”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活到一百岁,已经到了需要别人来赡养的阶段,因此称为“期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百岁老人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受到极大的尊敬。在一些地方,还保留着为百岁老人举办“贺寿”仪式的习俗,以表达对长者的敬意和祝福。
此外,“期颐”也常出现在古诗文中,用来赞美长寿之人或寄托对长寿的祝愿。例如:“松柏延年,期颐享福。”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文学作品:如描写一位百岁老人的生平,可以用“期颐之年”来形容其年龄。
2. 祝福语:在给长辈的生日祝福中,可以说“祝您福寿安康,喜迎期颐之年”。
3. 历史记载:在史书或地方志中,记录某人“年逾期颐”,表示其长寿。
四、常见误区
- “期颐”不是指“养老院”或“晚年生活”,而是特指百岁老人。
- “期颐”与“耄耋”(一般指八九十岁)不同,前者更强调百岁。
- 不应将“期颐”与其他类似词汇混淆,如“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岁)等。
五、结语
“期颐”作为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长寿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我们不再常用“期颐”来描述年龄,但这一词语依然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