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颐之年词语意思是什么】“期颐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到了非常年长的年龄。这个词语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还体现了对长寿的尊重与祝福。下面我们将从词语来源、含义解析以及相关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语来源
“期颐”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这里的“期”意为期待、盼望,“颐”指颐养、保养。因此,“期颐”可以理解为“期待养老、颐养天年”,引申为百岁老人。
二、词语含义
“期颐之年”指的是一个人活到一百岁,是人生中极为罕见且值得敬仰的年龄阶段。在古代,能活到百岁的人极为稀少,因此“期颐”也常用来象征长寿、健康和福气。
三、词语用法
- 常用场合:多用于祝福长辈长寿、表达敬意。
- 语境举例:
- “他已届期颐之年,仍精神矍铄。”
- “祝您福寿安康,喜迎期颐之年。”
四、相关词语对比
词语 | 含义 | 与“期颐之年”的关系 |
百岁 | 指一百岁的年龄 | 是“期颐之年”的具体表现 |
颐养 | 养生、安享晚年 | 与“期颐”有密切关联 |
老寿星 | 指长寿之人 | 常与“期颐之年”并用 |
耄耋 | 八九十岁 | 年龄阶段比“期颐”小 |
五、总结
“期颐之年”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词语,表达了对长寿者的尊敬与祝福。它不仅是一个年龄的标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现代社会,虽然百岁老人依然少见,但“期颐之年”仍然被广泛用于表达对长辈的美好祝愿。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与长寿相关的成语或词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