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什么意思】“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是一句古语,出自《荀子·王制》。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独占天下的利益,那么天下的人就会联合起来对付他。它强调了权力和利益的分配问题,提醒人们不要独揽大权、独占利益,否则会招致众人的反对与反抗。
一、原文解析
- 擅:意为“独占、专有”。
- 天下之利:指国家或社会的公共利益。
- 谋之:即“谋划、图谋”,在这里可理解为“联合起来对付”。
整句话的核心思想是:独占利益者,终将被众人所反对。
二、引申含义
1. 权力与利益的平衡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过多的资源或权力,而没有合理分配,就容易引发不满,最终导致失败。
2. 集体意识的觉醒
当一个群体发现自己的利益被剥夺时,往往会团结起来进行反抗。
3. 政治智慧的体现
这句话也反映了古代政治家对权力运作的深刻认识,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历史与现实中的例子
历史事件 | 简要说明 | 是否符合“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 |
秦朝暴政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严刑峻法,加重赋税,民不聊生 | 是 |
明朝宦官专权 | 如魏忠贤等宦官掌握大权,排挤忠良,引起朝野不满 | 是 |
企业垄断 | 某些大企业通过市场垄断获取超额利润,引发反垄断调查 | 是 |
公共资源分配 | 某些地区或集团长期掌控公共资源,引发民众抗议 | 是 |
四、总结
“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不仅是一句古老的警世名言,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治理理念。它提醒我们:
- 权力不能滥用,否则会失去支持;
- 利益需要共享,才能维持长久稳定;
- 人心向背决定成败,独断专行终将失败。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政府管理、企业管理,还是个人发展,都应以此为鉴,避免因过度追求私利而引发冲突与危机。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荀子·王制》 |
字面意思 | 独占天下利益的人,会被天下人联合对付 |
核心思想 | 权力与利益分配需合理,否则会引发反抗 |
引申意义 | 权力滥用会导致失败;利益共享才能持久 |
历史例子 | 秦朝暴政、明朝宦官专权等 |
现实应用 | 政府治理、企业管理、社会公平等 |
结语:
“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不仅是古人对权力运行规律的总结,也是今天值得深思的警示。唯有公正、合理地分配利益,才能赢得人心,实现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