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如砥的解释】“周道如砥”是一个出自《诗经》的成语,原意是形容周朝的道路平坦如磨刀石一般光滑。后引申为比喻国家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一个时代或政权的治理有方,社会秩序良好。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引申义 |
| 周道 | 指周朝的道路,也泛指古代国家的治理之道 | 《诗经·小雅·车辖》 | 国家政治、治国之道 |
| 如砥 | 像磨刀石一样平滑 | —— | 形容道路平坦、社会安定 |
| 周道如砥 | 原指周朝道路平坦,后引申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 《诗经》 | 赞美国家治理良好,百姓生活安逸 |
二、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周道如砥”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车辖》中,原文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道如砥。”这里的“周道如砥”原是描写周朝的官道宽阔平坦,便于交通。后来,这一说法被广泛用于形容国家治理得当、社会秩序井然的状态。
在古代文人笔下,“周道如砥”常常用来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清明政治的赞美。它不仅是一种对现实的描述,更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追求。
三、现代应用与延伸含义
在现代社会,“周道如砥”虽然不再直接用于描述道路,但其象征意义依然存在。人们常用它来形容:
- 政策制定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 社会治理的有序与高效
- 人民生活的稳定与幸福
这种用法体现了传统文化对现代治理理念的深远影响。
四、总结
“周道如砥”最初是形容周朝道路的平坦,后演变为一种对理想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象征。它不仅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意象,也是中华文化中关于“治世”理念的重要表达。在今天,它仍然具有启发意义,提醒我们追求公平、正义与和谐的社会环境。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周道如砥 |
| 出处 | 《诗经·小雅·车辖》 |
| 原意 | 周朝道路平坦如砥 |
| 引申义 |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
| 现代应用 | 象征公平、正义、和谐社会 |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代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