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歌词】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高等教育面临严峻挑战。1937年,由于日军侵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被迫南迁,于1938年在昆明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段特殊的篇章,西南联大不仅延续了学术传统,也孕育了无数杰出人才。其校歌不仅是校园精神的象征,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心声的写照。
一、校歌背景简介
西南联合大学校歌由著名学者、语言学家冯友兰先生作词,根据《满江红》的曲调谱曲。歌词以豪迈激昂的语言表达了师生们在战火中坚持求学、报效国家的决心与信念。校歌不仅成为西南联大师生的精神旗帜,也在后世被广泛传唱。
二、校歌歌词原文
> 《西南联合大学校歌》
> (第一段)
> 千秋耻,终当雪;
> 中华梦,终须圆。
> 看将来,定夺乾坤,
> 一柱擎天,万古长存!
> (第二段)
>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 大道多歧,更见意志坚定。
>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誓将热血,洒向中华!
> (第三段)
> 战火纷飞,未改初心;
> 书声琅琅,犹胜鼓角。
> 联大之光,照亮前路;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三、校歌
| 内容要点 | 说明 |
| 主题思想 | 表达了师生在抗战背景下不屈不挠、为国奋斗的精神。 |
| 情感基调 | 激昂、悲壮、坚定,充满爱国情怀。 |
| 历史背景 | 抗战时期,三校合并,校歌应运而生。 |
| 文化价值 | 是西南联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教育意义。 |
| 艺术特色 | 借鉴《满江红》的曲调,语言凝练有力,富有节奏感。 |
四、结语
西南联合大学校歌不仅是音乐作品,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在艰难困苦中坚守理想、追求真理。今天,当我们再次聆听这首校歌,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爱国热情与不懈的求学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