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杜甫译文】《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公元767年,当时杜甫已年近六十,身处夔州(今重庆奉节),生活困顿,身体多病。这首诗以登高为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国事艰难的感慨,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一、诗歌
《登高》全诗如下: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登高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郁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自然景象的壮阔,也有个人命运的苍凉,情感层次丰富,语言凝练。
二、译文与赏析对比表
原句 | 译文 | 赏析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秋风猛烈,天空辽阔,猿猴的叫声凄厉 | 开篇点明季节和环境,营造出肃杀的氛围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水中小洲清澈,沙滩洁白,鸟儿在空中盘旋 | 展现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生机,反衬诗人的心境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落 | 描写秋天的萧瑟,象征人生的衰败与离别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长江奔流不息,波涛汹涌 | 表达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永恒,增强诗的气势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在漫长的秋天里,我常常漂泊他乡 | 抒发诗人长期漂泊的孤独与无奈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我一生多病,独自登上高台 | 表达诗人身体虚弱与精神上的孤寂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国家的艰难、个人的怨恨让我白发丛生 | 写出诗人对国家动荡和个人苦难的深切感慨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生活困顿,刚刚戒了酒 | 表达诗人因病或无力饮酒而放弃的无奈 |
三、总结
《登高》不仅是杜甫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通过登高这一行为,诗人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悲悯情怀。
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不仅因其文学价值,更因其能引发读者对生命、时间与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