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日持久是什么意思】“旷日持久”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事情持续时间很长,耗费了大量时间。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战争、斗争、谈判等过程拖延不决,没有尽快结束。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释义 |
旷日持久 | 指耗费时间很长,拖延不决。其中,“旷”意为荒废、耽误;“日”指日子;“久”指时间长;“持”意为维持、持续。 |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该成语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四》:“今者,寡人之病也,已三月矣,未有瘳也。吾闻贤者之言,旷日持久而不胜者,非疾也。”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如“这场谈判旷日持久,双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
近义词 | 耽搁时间、拖泥带水、久拖不决 |
反义词 | 雷厉风行、迅速果断、立竿见影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战争或冲突 | “两国之间的战争旷日持久,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商业谈判 | “这次合作谈判旷日持久,双方都感到疲惫不堪。” |
政治事件 | “政府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态度暧昧,导致问题旷日持久。” |
日常生活 | “他总是拖延任务,结果事情常常旷日持久。” |
四、注意事项
1. 避免滥用:虽然“旷日持久”表示时间长,但不能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正常流程。
2. 语气正式:此成语多用于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3. 强调拖延:重点在于“拖延”而非单纯的时间长,通常带有负面色彩。
五、总结
“旷日持久”是一个具有较强书面色彩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事情拖延时间过长,未能及时解决。它适用于多种情境,如战争、谈判、政治、工作等,但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误用或滥用。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旷日持久”的含义、用法及适用范围,有助于在实际写作和表达中准确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