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起凫举什么意思】“兔起凫举”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某种迅速、敏捷的动作或状态。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析。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兔起凫举 |
拼音 | tù qǐ fú jǔ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为汝王,今虽困于此,然吾今日必破之!’遂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乃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杨喜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为汝王,今虽困于此,然吾今日必破之!’遂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乃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注:此处为引用背景,非直接出处) |
释义 | 形容动作迅速、敏捷,如兔子跳跃、野鸭飞起般快速。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行动迅速、果断,常用于描写战场或紧急情况下的表现。 |
近义词 | 飞檐走壁、疾如闪电、快若奔马 |
反义词 | 呆若木鸡、慢条斯理、迟疑不决 |
二、成语使用场景
“兔起凫举”虽然不常见,但在文学作品中偶尔出现,尤其在描写人物英勇、果断或动作迅速的场景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例如:
- 历史小说:描写将领指挥作战时,可用“兔起凫举”来形容其反应迅速。
- 武侠小说:形容侠客身手敏捷,动作利落。
- 现代写作:可用于比喻某人做事效率高、反应快。
三、总结
“兔起凫举”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动作迅速、灵活。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创作中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意境美。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结语: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文化的传承。“兔起凫举”虽不常见,但其背后的意象和内涵值得我们去品味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