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白居易讲解】《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在深夜听雨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虽短,但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是白居易抒情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一、诗歌原文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秋夜雨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可能是妻子或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无法确定归家时间的无奈;“巴山夜雨涨秋池”则以自然景象渲染出孤独与忧郁的氛围;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团聚的憧憬和想象,充满了温情与希望。
整首诗情感层层递进,从现实的无奈到未来的期待,结构紧凑,意蕴丰富,体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情真意切”的风格。
三、诗歌解析表格
诗句 | 解析 | 情感表达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有人问我何时归来,我却无法给出明确答案 | 表达无奈与惆怅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在巴山的夜晚,秋雨连绵,池水上涨 | 营造孤寂、凄清的氛围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 表达对团聚的渴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回头再谈起这巴山夜雨的情景 | 展现对过去回忆的怀念 |
四、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使读者在阅读时能感受到那种深沉的思乡之情。
2. 语言简练:全诗仅四句,却意境深远,用词精炼,体现了白居易“通俗易懂”的创作风格。
3. 结构巧妙:由现实到想象,由现在到未来,层次分明,情感递进。
五、总结
《夜雨寄北》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它不仅是白居易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普遍的情感体验。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共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