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什么是成数小学六年级】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成数”这一概念。成数是百分比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常用于描述事物的增长或减少比例。它与“折扣”“利率”等概念有相似之处,但在实际应用中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一、成数的定义
成数是指用“成”来表示的百分比,1成等于10%。例如:
- 一成 = 10%
- 二成 = 20%
- 三成 = 30%
- 以此类推,直到十成 = 100%
成数多用于农业、经济等领域,用来表示产量的变化、价格的涨跌等。
二、成数的应用
成数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应用场景 | 说明 |
农业产量 | 如:今年小麦增产两成,表示比去年增加了20% |
商品价格 | 如:某商品降价三成,表示比原价减少了30% |
股票涨跌 | 如:股票上涨五成,表示比原来上涨了50% |
利息计算 | 如:银行存款利息为一成,表示年利率为10% |
三、成数的计算方法
成数的计算通常涉及两个部分:原数和成数。计算公式如下:
- 增加的数值 = 原数 × 成数
- 新的数值 = 原数 + 增加的数值(或原数 × (1 + 成数))
- 减少的数值 = 原数 × 成数
- 新的数值 = 原数 - 减少的数值(或原数 × (1 - 成数))
示例:
1. 小明家去年种了100斤玉米,今年增产三成,今年种了多少斤?
- 三成 = 30% = 0.3
- 增产 = 100 × 0.3 = 30 斤
- 今年产量 = 100 + 30 = 130 斤
2. 一件衣服原价80元,打七折后是多少元?
- 七折 = 70% = 0.7
- 现价 = 80 × 0.7 = 56 元
四、成数与百分比的区别
虽然成数和百分比都可以表示比例,但它们的使用范围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项目 | 成数 | 百分比 |
表达方式 | 用“成”表示 | 用“%”表示 |
使用范围 | 多用于农业、经济 | 普遍适用于所有领域 |
计算方式 | 1成=10% | 1%=0.01 |
五、总结
成数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常见的增长、减少和变化比例。掌握成数的基本含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概念 | 含义 | 举例 |
成数 | 用“成”表示的百分比,1成=10% | 五成=50% |
增长 | 原数 + 增量 | 增产两成=增加20% |
减少 | 原数 - 减少量 | 降价三成=减少30% |
计算公式 | 新数 = 原数 × (1 ± 成数) | 例:原价100元,打九折=100×0.9=90元 |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数”这一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