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的景是日光的意思】“春和景明”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句话描绘的是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景象。其中,“春和景明”四个字中,“景”字常被误读或误解为“景色”,但其实它的本义是“日光”。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说明 |
| 春和 | 春天温暖和煦的气候 | 《岳阳楼记》 | 表示春天气候宜人 |
| 景 | 日光、阳光 | 《岳阳楼记》 | 非“景色”,而是“日光”的意思 |
| 明 | 明亮、晴朗 | 《岳阳楼记》 | 形容天气晴朗、光线充足 |
二、“景”的含义演变
在古代汉语中,“景”有多种含义:
- 日光:如“景明”即“日光明亮”;
- 风景、景色:后世逐渐引申为自然风光;
- 影子:如“光影”;
- 大、高:如“景山”(高大的山)。
在“春和景明”中,“景”应取其本义,即“日光”。整句话的意思是:春天气候温和,阳光明媚,水面平静,天空与湖水相映成趣,呈现出一片碧绿的景象。
三、为什么“景”不是“景色”?
1. 词源学依据:从古汉语用法来看,“景”最初指日光,后来才引申为风景。
2. 语境分析:在“春和景明”中,如果“景”是“景色”,则句子结构不够通顺,逻辑上也显得重复。
3. 文学传统:古人常用“景”表示日光,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这里的“景”也是指光线。
四、总结
“春和景明”中的“景”并非“景色”,而是“日光”的意思。这一理解不仅符合古汉语的用法,也更贴近原文的意境。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情感寄托。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 | 春和景明 |
| “景”含义 | 日光 |
| 原文出处 | 《岳阳楼记》 |
| 释义 | 春天温暖,阳光明媚 |
| 语言特点 | 古汉语中“景”多指日光 |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古典文学中的词汇,避免因现代用法而产生的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