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的修什么意思】一、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出自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是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诗句之一。其中“修”字是理解整句含义的关键。在古汉语中,“修”有多重含义,如“修饰”、“修养”、“美好”等。结合上下文来看,在“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一句中,“修”应理解为“美好”或“修身”,意指诗人自认为品行高尚、道德修养良好。
此外,“姱”意为“美好”,“鞿羁”则有“束缚、约束”之意。整句大意为:“我虽然崇尚美好的品德,却仍被世俗所束缚。”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修”的不同含义及其在该句中的具体解释,以下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和对比。
二、表格展示
| 字词 | 常见含义 | 在本句中的含义 | 释义说明 |
| 修 | 1. 修饰 2. 修养 3. 美好 4. 长、高 | 3. 美好 2. 修养 | “修”在此处主要表示“美好”或“修身”,强调诗人的品德高尚。 |
| 姱 | 美好 | 美好 | 表示美好的德行或容貌,与“修”相呼应。 |
| 鞿羁 | 束缚、约束 | 束缚、限制 | 指诗人虽有高洁之志,却仍被世俗所困。 |
| 余 | 我 | 我 | 屈原自述,表达个人情感与处境。 |
| 虽 | 虽然 | 虽然 | 表转折,引出后文的矛盾与无奈。 |
三、结语
“修”在“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中,主要体现的是诗人对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视与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处境的不满与挣扎。这种情感在《离骚》中反复出现,成为屈原诗歌中“忠君爱国”与“孤高自许”精神的重要体现。
通过分析“修”的多种含义及在诗句中的具体用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屈原的思想与情感,也为学习古文提供了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