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这个词源于哪位诗人的一个著名典故】“推敲”这个词,是汉语中非常常见的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文章、词句的反复斟酌和修改。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推敲”一词背后有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文学色彩的典故。它最早来源于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创作故事。
一、
“推敲”一词源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一段创作经历。据传,贾岛在创作《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时,为了选择“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而反复思考,甚至因此与当时的文人韩愈发生了有趣的对话。最终,韩愈建议用“敲”字,因为“敲”字更显出夜晚的寂静与声音的清晰。这个故事后来被广泛传颂,成为“推敲”一词的由来。
二、相关资料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词语来源 | “推敲”一词源于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故事 |
| 出处 | 《全唐诗》及后世文人笔记记载 |
| 典故背景 | 贾岛写诗时对“推”与“敲”的选择产生纠结 |
| 关键人物 | 贾岛(诗人)、韩愈(官员、文学家) |
| 故事经过 | 贾岛骑驴作诗,因“推”与“敲”犹豫不决,遇韩愈指点 |
| 结果 | 韩愈建议用“敲”,贾岛采纳,形成经典诗句 |
| 意义 | 形容对文字的认真斟酌与反复修改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文学创作、写作过程中强调细致打磨 |
三、结语
“推敲”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对待文字的态度。贾岛与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文学创作不仅是灵感的迸发,更是反复推敲与深思熟虑的结果。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