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第三段的翻译】《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著的一篇说明文,主要描写了一艘雕刻精美的核舟。第三段详细描写了船舱内的结构和装饰,展现了作者对微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细腻观察。
一、
第三段主要描述了核舟的船舱部分,包括舱门、窗棂、栏杆等细节,并提到船舱内有人物活动,如“居左者”和“居右者”,以及他们的姿态和动作。这段文字通过对船舱内部结构的细致刻画,进一步突出了核舟工艺的精湛和构思的巧妙。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帽子、长胡子的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 |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那个人眼睛正视着,神情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一样。 |
船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人。 |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扶轼,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 坐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扶着车轼,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扶着炉子,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神情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一样。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 总计整条船,有五个人;八扇窗;一个箬篷,一支桨,一个炉子,一个壶,一幅手卷,一串念珠,各有一个;对联、题名和篆书文字,一共三十四个字。 |
三、内容分析
第三段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和空间布局,展现了核舟的精致与生动。作者不仅写出了人物的姿态,还通过“若听茶声然”等语句,赋予画面以动态感和生活气息。此外,文中提到的“为窗八”、“为箬篷”等细节,体现了雕刻者的匠心独运和技艺高超。
四、总结
《核舟记》第三段通过对船舱内部结构和人物活动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核舟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对一件艺术品的记录,更是一篇展现古代工匠精神和文学美感的佳作。通过这段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微雕艺术的敬佩之情,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小见大”的审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