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草衔环是什么意思】“结草衔环”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两个典故,用来形容感恩图报、知恩必报的精神。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那些对他人恩情铭记于心,并在关键时刻给予回报的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结草衔环 |
拼音 | jié cǎo xián huán |
出处 | 《左传》与《战国策》 |
含义 | 比喻感恩戴德、知恩图报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他人恩情的感激和回报 |
近义词 | 知恩图报、饮水思源 |
反义词 |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
二、成语来源
1. 结草: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讲的是晋国大夫魏武子临终前嘱咐其子,在他死后将爱妾改嫁。后来魏武子病重时又说要把爱妾陪葬。他的儿子遵从了父亲最初的遗言,将爱妾改嫁。后来魏武子的亡灵托梦给一个叫杜原款的人,告诉他:“我已得你所结之草,可以报恩。”因此,“结草”象征着对恩情的铭记与回报。
2. 衔环:出自《战国策·燕策》,讲的是汉代的杨宝救了一只黄雀,后来黄雀化身为童子,衔玉环来报恩。因此,“衔环”也表达了感恩之情。
三、成语用法举例
- 他虽出身贫寒,但不忘本,始终记得当年资助过他的人,真是个结草衔环之人。
- 这位老教师退休后仍坚持为学生辅导功课,真是结草衔环,令人敬佩。
四、总结
“结草衔环”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传统美德的体现。它强调人应有感恩之心,不忘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并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回报。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推崇。
结语:
“结草衔环”不仅是历史故事的浓缩,更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象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传承这种知恩图报的精神,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