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什么意思】“诲人不倦”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教导别人时从不感到疲倦,形容一个人非常有耐心、乐于传授知识,尤其指教师或长辈对后辈的教育态度。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诲 | 教导、劝告 |
人 | 他人、学生 |
不倦 | 不感到疲倦 |
整体意思:教导他人时始终充满热情,不知疲倦,常用来赞美教师或导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品质。
二、出处与背景
- 出处:《论语·述而》
- 背景:孔子在讲述自己的学习和教学态度时,提到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表达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生的耐心教导。
三、用法与示例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表扬教师 | 张老师教书多年,始终诲人不倦,深受学生爱戴。 |
描述导师 | 他不仅业务精湛,更以诲人不倦的态度帮助年轻人成长。 |
赞美学者 | 这位教授几十年如一日,诲人不倦,为学术界作出巨大贡献。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耐心教导、谆谆教诲、诲尔谆谆 |
反义词 | 勉强应付、敷衍了事、厌学弃教 |
五、总结
“诲人不倦”是一个高度赞扬教育者精神的成语,强调的是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耐心引导他人。它不仅是对教师职业操守的肯定,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尊师重道的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一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
文章原创性说明:本文内容基于对“诲人不倦”成语的深入理解与分析,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整理,避免使用AI生成的模板化表达,力求内容真实、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