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金挂印的故事是什么】“封金挂印”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官员在辞官归隐时,将朝廷赏赐的金银财宝和官印一并封存、放弃,表示不再过问朝政,选择退隐山林、安度晚年。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一、故事背景
“封金挂印”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但最为人熟知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故事。王维一生仕途坎坷,最终选择归隐终南山,远离尘世纷争。他在辞官时,将皇帝所赐的金印和财物全部封存,象征着对功名富贵的彻底放弃。
此外,也有说法认为这一典故来源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虽忠诚辅佐刘禅,但在蜀汉衰落之后,也曾有“封金挂印”的念头,但因忠于国家而未能实现。
二、故事含义
“封金挂印”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行为的描述,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
- 淡泊名利:不为荣华富贵所动,保持内心的清静。
- 知进知退:懂得何时进取,何时退隐,是智慧的表现。
- 追求精神自由:比起外在的权势与财富,更重视内在的修养与心灵的安宁。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封金挂印 |
出处 | 源自古代文人辞官归隐的行为,常见于唐宋时期 |
含义 | 表示辞官归隐时封存官印和财物,象征放弃名利 |
背景人物 | 王维、诸葛亮(传说)等 |
历史意义 | 体现古代士人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观 |
现代启示 | 在现代社会中,鼓励人们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
四、结语
“封金挂印”不仅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也给现代人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在追逐成功与名利的过程中,是否也应该适时停下脚步,回归本心?这正是“封金挂印”留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