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鉴赏答案】《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写于杜牧即将离开宣州、前往京城任职之际,送别友人裴坦前往舒州任职。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自身仕途的感慨。
一、诗歌
本诗共四句,
>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路上马蹄轻。
> 早知世路多艰险,不向东风怨柳条。
诗意解析:
第一句描绘了春日的景象,阳光温暖,积雪开始融化,道路变得松软,行人骑马前行,显得轻松愉快。第二句则通过“早知世路多艰险”表达出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认识,最后一句“不向东风怨柳条”则是借景抒情,表示即使面对困境,也不应埋怨外物,而应保持豁达的心态。
二、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
项目 | 内容 |
主题 | 送别友人,抒发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
情感基调 | 感伤中带有豁达,略带无奈 |
艺术手法 |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
语言风格 | 简洁明快,含蓄深远 |
思想内涵 | 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与超脱态度 |
三、作者背景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尤其擅长咏史怀古和抒情写景。此诗作于他即将调任京城之时,既是对友人的送别,也是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思考。
四、鉴赏要点
鉴赏点 | 解析 |
自然景象的象征意义 | “日暖泥融”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暗示着人生的转机;“东风”象征外界环境的变化。 |
心理描写 | “早知世路多艰险”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成熟。 |
结尾的哲理性 | “不向东风怨柳条”表现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坚韧,具有强烈的自我安慰意味。 |
五、总结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牧诗歌中常见的“以景寓情、以情寄志”的艺术特色。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在唐诗中的地位或与其他送别诗的对比分析,可继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