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易是什么意思及发音】“辟易”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词的含义、读音以及用法,本文将从字义、发音、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
“辟易”由“辟”和“易”两个字组成,其本义为“退避、躲避”。在古代,“辟”有“避开、退让”的意思,“易”则有“改变、调换”的含义,合起来表示“因畏惧而退却”。因此,“辟易”常用来形容人因恐惧、惊讶或敬佩而表现出的退让或震惊的状态。
在现代汉语中,“辟易”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书面语或诗词中。其发音为 bì yì,其中“辟”读作第四声(bì),而不是常见的“pì”。
此外,“辟易”也有“惊骇、震惊”的引申义,如“闻之辟易”,意为听到后感到非常震惊。
二、表格总结
词语 | 辟易 |
拼音 | bì yì |
注音 | ㄅㄧˋ ㄧˋ |
字义 | 1. 退避、躲避 2. 因恐惧、惊讶或敬佩而表现出的退让状态 3. 惊骇、震惊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古文常用) |
使用场景 | 古文、诗词、文学作品中较多出现,现代较少使用 |
近义词 | 退避、畏缩、惊骇、惶恐 |
反义词 | 前进、无畏、镇定 |
示例句子 | 1. 闻其名,皆辟易不敢前。 2. 此言令人辟易不已。 |
三、注意事项
- “辟易”中的“辟”不读“pì”,而是读“bì”,这是许多初学者容易混淆的地方。
- 该词多用于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日常交流中很少使用。
- 在阅读古籍或古典文学时,遇到“辟易”一词应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古汉语词汇,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