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一句极具表现力的诗句。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经过的险峻山川,还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展现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与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从修辞角度来看,这句诗主要运用了比喻和夸张两种手法。
首先,“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腾细浪”是对“五岭”这一山脉的比喻。五岭地势高耸、连绵起伏,但在诗人眼中却如同翻腾的小浪花,这种比喻将原本庞大的自然景观缩小化、动态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红军在行军过程中对困难的轻视与从容。
其次,“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走泥丸”则是另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乌蒙”是一座巍峨的山脉,而“泥丸”则是一种微不足道的泥土球。将高山比作泥丸,显然是为了突出红军在面对艰难险阻时的无畏精神,体现出一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此外,这两句诗还暗含了对比的修辞技巧。通过将“五岭”与“细浪”、“乌蒙”与“泥丸”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进一步强化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形象。
总的来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艺术再现,更是对革命精神的高度概括。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展现出一幅气势恢宏、充满力量的长征画卷,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