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原文及翻译

2025-11-09 05:13:15

问题描述: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原文及翻译,在线等,求大佬翻我牌子!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9 05:13:15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总结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是一篇记述顾炎武(号亭林)一生勤奋好学、勤于读书的传记性文章。文中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他在少年到老年始终手不释卷的学习精神,体现了他治学严谨、求知若渴的品格。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学问应服务于现实社会。这篇文章不仅记录了他的学习态度,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知识的重视与追求。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亭林先生从少年到年老,手中从不放下书本。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每次有所领悟,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尝夜读,烛尽而未觉。 曾经夜里读书,蜡烛燃尽了也没有察觉。
或问:“何以能如此?”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曰:“吾志在天下,安得暇逸?” 他说:“我的志向在于天下,哪有时间偷闲呢?”
又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他又说:“读书百遍,其中的道理自然就会明白。”
故凡所读之书,皆能诵之。 因此,凡是读过的书,都能背诵下来。
人或笑之,先生不以为意。 有人嘲笑他,但他并不在意。

三、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虽短,但语言质朴,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顾炎武读书习惯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极具毅力与责任感的学者。他的“手不释书”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望,更是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

文章中提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体现了古人重视反复阅读、深入理解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态度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结语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不仅是一篇关于个人学习习惯的文章,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学问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与专注。顾炎武的一生,正是“学而不倦”的真实写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