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畏葸的解释

2025-10-27 06:55:35

问题描述:

畏葸的解释,有没有人理我啊?急死个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7 06:55:35

畏葸的解释】“畏葸”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困难、危险或挑战时表现出的胆怯、退缩和不敢行动的心理状态。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书面化,多用于文学、历史或正式场合中,用来形容人的心理状态或行为表现。

一、总结说明

“畏葸”源于古代汉语,其含义主要体现为“害怕而不敢前进”,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色彩。该词在使用时通常与具体情境结合,如面对强敌、重大责任、未知风险等情况下,表现出犹豫不决、缺乏勇气的态度。

“畏葸”不同于“畏惧”或“恐惧”,它更强调因内心不安而产生的行动上的退缩,而非单纯的生理反应。因此,“畏葸”更偏向于心理层面的软弱与懦弱。

二、词语解析表

词语 拼音 释义 出处 用法示例
畏葸 wèi xǐ 害怕而不敢前去;胆怯、退缩 《后汉书·王符传》 他面对挑战时总是畏葸不前,缺乏担当。
畏惧 wèi jù 害怕 《论语·述而》 他对未知的事物感到畏惧。
恐惧 kǒng jù 因危险或困难而害怕 《史记·项羽本纪》 她对黑暗充满恐惧。

三、语境应用分析

“畏葸”多用于描写人物性格或行为特征,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刻画那些在关键时刻无法挺身而出的角色。例如:

- 历史场景:某位将领在敌军压境时,因畏葸而不敢迎战,导致战败。

- 职场环境:员工在面对新任务时,因畏葸而推脱责任,影响团队效率。

- 个人成长:一个人因畏葸而错过重要机会,最终悔恨不已。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对比

类别 词语 释义
近义词 畏惧、胆怯、退缩 表示害怕、不敢行动
反义词 勇敢、无畏、果敢 表示不惧困难、敢于行动

五、结语

“畏葸”作为一个具有文化深度的词语,不仅反映了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心理状态,也体现了社会对勇气与担当的价值判断。在现代社会中,克服“畏葸”、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