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貌不扬是什么意思】“其貌不扬”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看起来并不出众,甚至有些普通或平凡。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外在形象与内在能力之间的反差,往往用于赞美一个人虽然外表不起眼,但才华横溢、能力出众。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其貌不扬 | 指人的外貌不突出,不够英俊或漂亮,但通常暗含此人有才或有德 |
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其貌不扬,其言不文。”后来被广泛用于描述那些外表普通但内心优秀的人。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其貌不扬,其言不文。”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也可口语使用 |
例句 | 他虽其貌不扬,却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工程师。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相貌平平、其貌寝、其形不美 |
反义词 | 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玉树临风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问题 | 建议 |
误用为贬义 | “其貌不扬”本身是中性偏褒义,不可滥用为贬义词 |
忽略内在含义 | 使用时应结合上下文,突出“外貌平凡但能力出众”的对比 |
不适合作为评价标准 | 不宜单独用于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应结合其他方面综合判断 |
五、总结
“其貌不扬”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提醒我们不要以貌取人,外表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一个人的品德、能力和贡献,而不是仅仅关注他的外貌。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其貌不扬 |
含义 | 外表不突出,但可能才华横溢 |
出处 |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
用法 | 中性偏褒义,多用于书面语 |
近义词 | 相貌平平、其貌寝 |
反义词 | 风度翩翩、仪表堂堂 |
注意事项 | 不宜滥用为贬义,应结合内在品质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