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涕零意思和来源是什么】一、
“感激涕零”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极度的感动和感恩之情。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也常见于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人在受到他人帮助后情绪激动、难以自持的状态。
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但其具体出处和演变过程在历史文献中有不同说法。从字面来看,“感激”表示因恩惠而感动,“涕零”则是指流泪,合起来就是“感动得流下眼泪”。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感激涕零”的含义和来源,以下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感激涕零 |
拼音 | gǎn jī tì líng |
字面意思 | 感动得流下眼泪 |
引申含义 | 表达极度的感动、感恩或悲痛的情绪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因他人帮助或重大事件而情绪激动时的情景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有争议) |
用法结构 | 通常作谓语、定语或补语,多用于书面语 |
近义词 | 感动不已、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
反义词 | 冷漠无情、无动于衷 |
典型例句 | 他听到母亲病愈的消息,感激涕零,久久不能平静。 |
三、补充说明
虽然“感激涕零”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但在实际使用中需注意语境是否恰当。它更适合用于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不适合过于口语化的场合。
此外,关于“感激涕零”的出处,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也有观点认为是后人根据古文整理而成。因此,在引用时应注明为“出自古籍”或“常见于古代文献”,以增强准确性。
总之,“感激涕零”不仅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华文化中重视情义、感恩精神的体现。了解其含义与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