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不守己什么意思】“安分不守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遵守规矩、安于本分,但实际上内心并不安分,行为上可能有越轨或不安分的表现。这个词语带有一定的贬义,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表面规矩、实则心怀不轨的人。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用法 |
安分 | 指人守规矩、不惹事、不越界 | 常用于描述人的行为表现 |
不守己 | 指不约束自己、不自我克制 | 强调内心的不安分和行为的不检点 |
因此,“安分不守己”整体意思是:表面上看似安分守己,实际上内心不安分,行为上可能有越轨之举。
二、常见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批评他人 | 用于指责某人表面规矩,实则心怀不轨 |
描述性格 | 形容一个人外在表现与内在动机不一致 |
文学作品 | 常见于小说、剧本中刻画复杂人物性格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装模作样、表里不一、口是心非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 |
四、使用注意
- 语境敏感:该词多用于负面评价,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
- 避免误解:不要将“安分不守己”与“安分守己”混淆,后者是褒义词,指人守规矩、不惹事。
- 文化背景:此词源于传统文化中对“德行”的重视,强调内外一致的重要性。
五、总结
“安分不守己”是一个带有批判意味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外表规矩但内心不安分的人。它强调的是“表里不一”的行为模式,提醒人们要言行一致、内外统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做到“安分守己”,而不是“安分不守己”。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安分不守己 |
含义 | 表面安分,实际不安分 |
性质 | 贬义 |
使用场景 | 批评、文学、性格描述 |
近义词 | 装模作样、表里不一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