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民生之多艰出处】“哀民生之多艰”出自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艰难的深切同情与悲悯之情,是其忧国忧民情怀的集中体现。
一、
“哀民生之多艰”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全句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感慨和无奈。屈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高洁的人格,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承载着深厚的思想内涵。
在现代语境中,“哀民生之多艰”常被用来表达对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注,提醒人们关注民生问题,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离骚》——战国·屈原 |
原文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作者 |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 |
朝代 | 战国时期(楚国) |
诗体 | 《离骚》是楚辞代表作,属抒情长诗 |
含义 | 表达对人民生活艰难的深切同情与无奈 |
现代意义 | 常用于表达对社会底层民众苦难的关注,强调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
文学地位 | 《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屈原被誉为“中华诗祖” |
三、结语
“哀民生之多艰”不仅是屈原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这句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悲悯情怀,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关注现实、关爱他人、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