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是什么意思】“春寒料峭”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初春时节天气依然寒冷,给人一种微弱但持续的寒意。这个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表达中,以描绘春天刚开始时的冷冽氛围。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春寒料峭 | 形容初春时节气温较低,寒意仍然明显 | 出自古代诗词,如宋代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虽未直接使用,但意境相近 | 多用于描写春天初期的寒冷天气,也可比喻人心情低落或环境艰难 |
二、成语详解
“春寒料峭”由“春寒”和“料峭”两个词组成:
- 春寒:指春天的寒冷。
- 料峭:形容微寒、清冷的样子。
整体意思是:春天的寒意还很轻微但令人感到清冷。这种寒冷不像冬天那样刺骨,而是带有某种微妙的凉意,通常出现在早春时节。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天气 | “虽然已是三月,但春寒料峭,人们仍穿着厚外套。” |
比喻心情 | “他刚经历失恋,内心春寒料峭,难以释怀。” |
文学描写 | “春寒料峭,细雨绵绵,仿佛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春寒尚存、乍暖还寒、寒气逼人 |
反义词 |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温暖如春 |
五、总结
“春寒料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不仅用于描述初春的寒冷天气,也可以用来比喻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它的使用范围广泛,既有实际的自然描写,也有抽象的情感表达。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用法,可以更好地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