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然伫立的意思】“肃然伫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某种庄严、神圣或令人敬仰的事物时,表现出的严肃、恭敬和静止不动的状态。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的情绪和行为,常见于文学作品、历史场景或宗教仪式中。
一、
“肃然伫立”字面意思是“严肃地站立”,引申为在某种庄重场合下,因内心的敬畏而保持沉默、静止不动。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情感反应,而非单纯的物理状态。这种状态往往出现在面对伟大人物、神圣事物或重大事件时。
该词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常见于古文、诗词及正式场合的描写中。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以准确表达情感和氛围。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肃然伫立 |
| 拼音 | sù rán zhù lì |
| 含义 | 形容人因尊敬、敬畏而严肃地站立,不言不动 |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庄重场合下的神态和情绪 |
| 近义词 | 肃然起敬、肃立不动、肃穆端庄 |
| 反义词 | 嘻笑打闹、轻浮无礼、漫不经心 |
| 出处 | 常见于古典文学与现代书面语中,无固定出处 |
| 使用场景 | 祭祀、参观历史遗迹、聆听演讲、观看重要仪式等 |
| 文化内涵 | 体现传统礼仪、尊重与敬畏的精神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中使用“肃然伫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语境匹配:适合描写庄重、严肃的场合,避免用于日常轻松场景。
- 搭配得当:可与“神情”“目光”“身影”等词搭配,增强画面感。
- 情感表达:重点在于传达内心的敬意和肃穆,而非单纯描述动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肃然伫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情感的体现。它承载着人们对权威、信仰、历史的尊重,是中华语言中极具表现力的词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