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扶贫日简介】在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背景下,扶贫事业从“攻坚战”逐步转向“巩固成果、防止返贫”的新阶段。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全社会对扶贫工作的关注与参与,我国设立了“全国扶贫日”。这一节日不仅是对过去扶贫成果的回顾,更是对未来持续努力的激励。
全国扶贫日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扶贫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一平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更加有效地协同合作,形成合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力量。
全国扶贫日简要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设立时间 | 2014年10月17日(首个全国扶贫日) |
设立背景 | 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巩固拓展阶段 |
主办单位 | 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国务院扶贫办) |
活动形式 | 宣传教育、公益捐赠、志愿服务、政策宣讲等 |
目标意义 | 提高社会关注度,动员多方力量参与扶贫,防止返贫 |
社会反响 | 广泛宣传扶贫政策,增强公众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
发展趋势 | 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发展转变 |
全国扶贫日的设立,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个行动日。它提醒我们,扶贫不是一时的任务,而是长期的使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扶贫工作的重心也在不断调整,更加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和社会资本的引入。
未来,全国扶贫日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促进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协作,推动扶贫事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