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意思是什么】“不耻下问”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后人根据孔子的教导,引申出“不耻下问”的说法,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谦虚好学、尊重他人、虚心求教的态度。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不耻 | 不以……为羞耻 |
下问 | 向地位或学识较低的人请教 |
整体意思:不把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是丢脸的事,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乐于学习他人的长处。
二、出处与背景
- 出处:《论语·公冶长》
- 背景: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主张不论身份高低,都应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因此,“不耻下问”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对社会风气的倡导。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句 |
用于形容人谦虚好学 | 他在工作中从不耻下问,所以进步很快。 |
用于批评自满者 | 有些人自以为是,不愿不耻下问,最终难以进步。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虚心求教、不骄不躁、礼贤下士 |
反义词 | 妄自尊大、骄傲自满、目中无人 |
五、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不耻下问”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鼓励人们保持开放心态,善于向他人学习,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知识环境中,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请教,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六、总结
“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做人智慧。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懂得倾听、善于学习。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应该保持谦逊之心,这样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