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纵买相如赋】一、
“千金纵买相如赋”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原句为:“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意思是即使拿出千金来购买司马相如的辞赋,也无法表达内心的深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才华被埋没、情感无处倾诉的深切感慨。
该句不仅体现了辛弃疾个人的情感经历,也折射出当时文人志士在政治失意时的普遍心理状态。同时,“千金纵买相如赋”也成为后世形容才情难遇知音、情感难以传达的典故。
二、核心内容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
原文 |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
含义 | 即使花重金购买司马相如的辞赋,也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意,暗示才情与情感难以被理解或传达。 |
情感基调 | 悲凉、无奈、孤独、渴望知音 |
背景 | 辛弃疾因主战派受排挤,壮志难酬,借古抒怀 |
文化意义 | 成为后世形容才情不遇、情感难诉的典故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理想、爱情或人生境遇的感慨 |
三、延伸解读
“千金纵买相如赋”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的写照,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南宋偏安一隅的背景下,许多有志之士如同辛弃疾一样,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只能通过诗词寄托情怀。这种“无人解”的心境,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不断被引用和演绎,成为一种共通的情感体验。
此外,这一句也引发了对“才情”与“价值”关系的思考——即便才华横溢,若无人赏识,终究也只能空自叹息。这也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的能力,更在于是否能被理解与认可。
四、结语
“千金纵买相如赋”不仅仅是一句诗,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悲欢。它让我们看到,即便在千年前,人们也在为理想、情感和命运而挣扎。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