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杨之稊怎么读】“枯杨之稊”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七年》。它的字面意思是指枯死的杨树上长出的新芽,常用来比喻事物虽已衰败,但仍有一线生机或希望。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使用频率较低,但其寓意深刻,具有一定的文学和哲理意义。
下面是对“枯杨之稊”的详细解读,包括发音、释义、出处及用法等。
一、
“枯杨之稊”中的“稊”字较为少见,读音为 tí(第二声)。整句意思是:枯死的杨树上长出的新芽。它象征着即使在衰败中也有新生的可能,蕴含着希望与转机的意味。
此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表达对困境中仍有希望的看法。虽然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下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枯杨之稊 |
拼音 | kū yáng zhī tí |
读音 | “稊”读作 tí(第二声) |
释义 | 枯死的杨树上长出的新芽,比喻衰败中仍有新生的希望。 |
出处 | 《左传·昭公七年》:“枯杨生稊,老夫女妻。”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在困境中仍存希望。 |
近义词 | 崭露头角、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
反义词 | 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万念俱灰 |
使用频率 | 较低,多见于文学或古文研究中 |
三、结语
“枯杨之稊”虽不常被使用,但其寓意深远,能够很好地表达在逆境中看到希望的情感。对于学习古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人来说,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与语言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