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精蓄锐下一句是什么】“养精蓄锐”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在一段时间的休息或准备之后,重新恢复体力和精神,以迎接接下来的挑战。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一段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愿托臣以讨贼,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在这段话中,“养精蓄锐”被用来描述一种积极备战、积蓄力量的状态。那么,“养精蓄锐”的下一句是什么呢?其实,在传统成语使用中,并没有固定的下一句。它通常作为独立的成语使用,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不过,在一些文学作品或现代语境中,有时会看到“养精蓄锐,伺机而动”这样的搭配,用来强调在积蓄力量的同时,等待合适的时机行动。
下面是对“养精蓄锐”及其相关用法的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养精蓄锐 |
| 出处 | 《三国演义》 |
| 含义 | 指在一段时间内休息、调养,使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为将来的工作或战斗做准备。 |
| 常见搭配 | “养精蓄锐,伺机而动”(非固定下一句)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备战、休息后重新出发的情景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体育、工作、学习等需要持续努力的场合 |
需要注意的是,“养精蓄锐”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成语,没有固定的下一句。但在实际语言使用中,人们常常根据语境添加后续内容,如“伺机而动”、“蓄势待发”等,以增强表达效果。
总之,“养精蓄锐”强调的是在关键时刻前的充分准备和调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式,有助于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和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