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校歌歌词】厦门大学校歌是厦门大学精神与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学校的历史、传统与理想。校歌不仅体现了厦大人对母校的深厚情感,也展现了学校“自强、厚德、博学、力行”的校训精神。以下是对《厦门大学校歌》歌词的总结与分析。
一、校歌简介
《厦门大学校歌》由著名教育家、文学家林文庆先生于1921年创作,歌词简练而富有意境,语言优美,旋律庄重。校歌自诞生以来,一直作为厦门大学的精神标志,在校内外广为传唱,深受师生喜爱。
二、歌词
部分 | 歌词原文 | 内容概括 |
第一段 | “巍巍武夷,浩浩嘉庚,山高水长,流风回荡。” | 描写厦门大学所在地的自然风光,表达对校园环境的赞美。 |
第二段 | “学府巍然,海宇同钦,群贤毕至,杏坛春深。” | 表达对厦门大学学术地位的认可,以及人才汇聚的景象。 |
第三段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 引用《易经》和《礼记》中的经典语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 |
第四段 | “知行合一,行稳致远,百年树人,薪火相传。” |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承教育使命,展望未来发展。 |
三、校歌意义与价值
《厦门大学校歌》不仅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更是厦门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它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学校对学生的期望与培养目标,激励一代又一代厦大人不断追求卓越。
此外,校歌在各类校庆活动、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中被广泛传唱,成为连接校友与母校的情感纽带,增强了师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四、结语
《厦门大学校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厦门大学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它不仅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也寄托了无数厦大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校歌始终是厦门大学精神的永恒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