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之欲出的意思解释】“呼之欲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的形象、特征非常鲜明,几乎可以立刻被识别出来。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宋代文豪苏轼的《东坡题跋·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若此,则岂复有画?然其意已出矣。”意思是说,虽然没有画出来,但其意境已经跃然纸上,仿佛要从画中跳出来一样。
后来,“呼之欲出”逐渐演变为一个比喻性成语,用来形容人物形象、思想观点等非常鲜明,让人一看到或一听到就能联想到,甚至好像马上就要“跳出来”一样。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呼之欲出 |
出处 | 宋代苏轼《东坡题跋·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 |
原意 | 意境已现,仿佛即将跃出画面 |
现代用法 | 形容人物形象、思想观点等非常鲜明,几乎可以立刻识别 |
使用场景 | 描述艺术作品、人物性格、观点表达等 |
近义词 | 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呼之即来 |
反义词 | 模糊不清、含糊其辞、难以捉摸 |
实际应用示例:
- 文学作品: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刻画得非常细腻,简直“呼之欲出”。
- 人物描写:他那张脸,一看就知道是个正直的人,真是“呼之欲出”。
- 艺术评价:这幅画虽然简练,但人物神态“呼之欲出”,令人印象深刻。
小结:
“呼之欲出”不仅是一个形容艺术表现力的成语,更是一种对形象、思想高度概括和生动表达的赞美。它强调的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使得读者或观者能够迅速感知并产生共鸣。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能有效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