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拾即是出处于哪里】“俯拾即是”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非常普遍。然而,许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下面我们将对“俯拾即是”的来源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俯拾即是”最早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与太学诸生书》。原文为:“贤者不避险而就安,不怀利而忘义;虽处穷困,未尝一日忘天下之忧。其道也,非特可以自立,亦足以化人。故曰:‘俯拾即是,触手可及’。”这里的“俯拾即是”意指美好事物或道理随手可得,无需刻意追求。
后世多将“俯拾即是”引申为“到处都是、随处可见”的意思,常用于描述某些现象、事物或观点在现实中非常普遍,容易被发现和接触到。
需要注意的是,“俯拾即是”虽然常见,但其使用需根据语境合理搭配,避免误用。
二、出处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俯拾即是 |
出处 | 唐代柳宗元《与太学诸生书》 |
原文引用 | “俯拾即是,触手可及” |
本义 | 指美好事物或道理随手可得,无需刻意追求 |
引申义 | 表示某事物或现象随处可见,非常普遍 |
使用建议 | 多用于描述自然、社会或文化中常见现象 |
注意事项 | 避免误用,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
三、结语
“俯拾即是”虽为常见成语,但其出处并不为人所熟知。了解其来源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词语,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准确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应注重细节,深入理解每个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