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出自哪个典故.】“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人在临终前所说的话往往比较真诚、善良。那么这句话究竟出自哪个典故呢?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详细总结与分析。
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最早来源于《论语·泰伯》篇,是孔子对古代贤人曾子临终遗言的评价。原文为:“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孔子在听到曾子临终时的言语后,感叹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快要死去的时候,他所说的话往往是真诚、善良的。它不仅表达了对生命即将结束的人的一种尊重,也反映了古人对临终之言的重视。
二、表格展示
问题 | 内容 |
标题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出自哪个典故 |
出处 | 《论语·泰伯》 |
原文内容 |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
孔子评价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含义解释 | 当人即将去世时,所说的话往往更加真诚、善良。 |
文化意义 | 强调临终之言的重要性,体现古人对生命和道德的敬畏。 |
三、补充说明
虽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常被引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话并非直接出自曾子之口,而是孔子对曾子临终遗言的评论。因此,这句话更多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人生最后阶段的思考和尊重。
此外,这句话在后世也被广泛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用以强调人在生命尽头所表现出的真实情感与道德反思。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形式的呈现,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一说法的来源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