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应手成语解释】“得心应手”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做事时非常熟练、轻松自如,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也常出现在写作和演讲中,用来表达对某项技能或工作的高度掌握。
成语释义
- 出处:出自《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字面意思:心里想的和手上做的完全一致。
- 引申意义:形容技艺高超,做事得心应手,非常熟练。
适用场景
场景 | 描述 |
工作场合 | 比如说一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得很熟练,处理问题游刃有余,可以说“他在这份工作上已经得心应手”。 |
学习过程 | 在学习新技能或知识时,如果能够快速掌握并灵活应用,也可以用“得心应手”来形容。 |
日常生活 | 比如说一个人做饭做得很好,操作起来很顺手,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夸赞。 |
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熟门熟路、驾轻就熟、得心如意 |
反义词 | 手足无措、力不从心、束手无策 |
使用注意事项
- “得心应手”多用于描述人对某种技能或工作的熟练程度,不宜用于描述物品或环境。
- 该成语偏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正式写作中较为常见。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用错对象。
总结
“得心应手”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表达了一个人在做事时的自信与熟练。它不仅体现了个人能力的提升,也反映了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成语 | 得心应手 |
出处 | 《庄子·天道》 |
释义 | 心里想的和手上做的完全一致,形容做事熟练、得心应手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技能或工作能力 |
近义词 | 熟门熟路、驾轻就熟 |
反义词 | 手足无措、力不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