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集思广益什么意思】“集思广益”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通过广泛收集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来达到更全面、更科学的决策或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倡导开放思维、倾听多方声音。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集思广益 |
拼音 | jí sī guǎng yì |
出处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
含义 | 收集大家的智慧和建议,以扩大有益的见解或方案。 |
用法 | 多用于会议、讨论、决策等场合,表示鼓励大家发表意见,共同参与。 |
近义词 | 群策群力、集腋成裘、博采众长 |
反义词 | 一意孤行、独断专行、闭门造车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集思广益”最早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原文是“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意思是说,在处理政务时,应该集合众人的思考,广泛采纳有益的意见。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学校等各类组织中,强调民主决策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三、实际应用场景
场景 | 应用示例 |
企业会议 | 在制定新项目方案时,公司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确保方案更加完善。 |
学校教研 | 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互相交流教学经验,集思广益,提高教学质量。 |
政府决策 | 政府在出台新政策前,召开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 |
团队合作 | 小组成员在完成任务时,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最佳解决方案。 |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范围:该成语适用于需要多人参与、集体讨论的场景,不适合用于个人独断的情况。
2. 语气适度:使用时应根据语境调整语气,避免过于正式或生硬。
3. 搭配得当:常与“讨论”“研究”“决策”等动词搭配使用,如“集思广益地讨论问题”。
五、总结
“集思广益”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集体智慧、倡导民主协商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提升决策质量、推动创新的重要方法。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学会“集思广益”,都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取得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