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原文

2025-09-26 03:54:15

问题描述: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原文,求路过的大神留个言,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6 03:54:15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原文】“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元年》。这句话表达了对作恶多端之人终将自取灭亡的警示,具有深刻的道德和历史意义。

一、原文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隐公元年》,原文如下:

>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这句话是郑庄公在面对其弟共叔段的叛乱时所说,意指共叔段屡次违反礼法、谋权篡位,最终必将自取灭亡。

二、原文解析

词语 含义 说明
多行 经常做 表示多次、反复地做
不义 不合道义的事 指违背道德、法律的行为
一定 表示必然性
自毙 自己死亡 指因自身行为导致的失败或毁灭

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经常做不合道义的事情,最终一定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走向毁灭。

三、成语演变与使用

虽然“多行不义必自毙”最初是用于描述具体的历史事件,但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通用的成语,广泛用于劝诫人们要遵守道德、远离邪恶。

- 常见用法:用于批评那些屡教不改、违法乱纪的人。

- 适用场合:可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教育、新闻评论等。

- 现代意义: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鼓励人们行善积德。

四、相关典故与延伸

典故名称 出处 内容简述
郑庄公与共叔段 《左传·隐公元年》 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争权,最终共叔段因不义行为被击败。
《论语》中的类似观点 《论语·阳货》 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孟子》中的劝诫 《孟子·尽心上》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倡仁爱与正义。

五、总结

“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仅是一句古文,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坚守正道,避免因一时的私欲而走上不归路。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一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道德的力量与行为的后果。

项目 内容
成语来源 《左传·隐公元年》
原文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含义 多做不义之事,终将自取灭亡
现代意义 警示人们行善避恶,注重道德修养
使用场景 批评、教育、文学、演讲等

如需进一步探讨此成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或与其他经典文本的对比,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