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于谦简介】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钱塘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尤以诗文著称,被誉为“民族英雄”之一。于谦一生清正廉明,忠君爱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明朝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歌风格刚劲有力,情感真挚,多表现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坚定的信念。
于谦生平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于谦 |
字 | 廷益 |
号 | 节庵 |
出生年份 | 1398年 |
去世年份 | 1457年 |
籍贯 | 浙江杭州钱塘 |
身份 |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主要成就 | 抗击瓦剌、保卫北京、整顿吏治 |
代表作品 | 《石灰吟》《咏煤炭》《入京》等 |
精神品质 | 忠贞不屈、清廉自律、爱国爱民 |
于谦的文学成就
于谦的诗歌大多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富有现实主义精神。他善于通过自然景物寄托个人志向,如《石灰吟》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坚贞不屈的精神。
此外,他还写有《咏煤炭》一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粉骨碎身全不惜。造福人间须著力,莫学鸣珂与佩金。”此诗借煤炭赞颂了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格。
于谦的历史评价
于谦是明代历史上极具争议又备受尊敬的人物之一。他在“土木堡之变”后,力主坚守北京,成功抵御瓦剌入侵,挽救了明朝的危局。然而,因权臣排挤,最终被诬陷致死,后人对其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忠诚、正直、有担当的典范人物。
如今,于谦的事迹和诗词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