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悲歌是什么意思】“慷慨悲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情绪激昂、壮烈悲壮的情景。它不仅表现了人的豪迈气概,也蕴含着一种深沉的悲情,多用于描述历史人物或英雄事迹中的感人场景。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慷慨 | 情绪激昂、充满正义感 | —— | 多用于形容人的情绪或行为 |
悲歌 | 悲伤的歌曲,象征哀痛与无奈 | 《史记·项羽本纪》 | 多用于描写悲壮的场景或人物情感 |
整体含义:
“慷慨悲歌”原指情绪激昂而带有悲壮色彩的歌声,后引申为形容人情绪激昂、壮烈悲壮的状态,常用于描述英雄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或牺牲时的精神状态。
二、常见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说明 |
历史人物 | 如荆轲刺秦王,临行前“风萧萧兮易水寒”,表现出慷慨悲壮的气势 |
文学作品 | 如《楚辞》中常用“悲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现代语境 | 用于形容某人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坚定与悲壮情绪 |
三、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慷慨悲歌”的关系 |
壮志未酬 | 志向未实现,感到遗憾 | 相似,都含有悲情色彩 |
豪情万丈 | 充满激情和斗志 | 更偏积极,与“慷慨”相近 |
临危不惧 | 面对危险不害怕 | 强调勇敢,与“悲歌”无直接关联 |
四、总结
“慷慨悲歌”是一种融合了豪迈与悲情的情感表达方式,常用于描述具有强烈情感和精神力量的人物或事件。它不仅体现了个体的英勇与决心,也反映了深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在文学、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慷慨悲歌”都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表达方式。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文本或历史事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