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无虚士是什么意思】“盛名之下无虚士”是一句出自《后汉书·王符传》的成语,意思是:在名声很大的人中,没有真正没有才能的人。也就是说,那些享有盛誉的人,通常都是有真才实学、值得信赖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名副其实”,即一个人之所以获得很高的声誉,是因为他确实具备相应的才华或能力。它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形成对比,后者表示名声过大,实际能力难以匹配。
一、
“盛名之下无虚士”是一个褒义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声望极高但实际能力也极强的人。它传达出一种对人才的认可和信任,认为真正的名人必有其过人之处。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话可以用来鼓励人们追求卓越,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轻易否定那些拥有高知名度的人。
该成语常用于评价人物、学者、艺术家等,表达对其能力和成就的高度认可。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盛名之下无虚士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拼音 | shèng míng zhī xià wú xū shì |
释义 | 在名声很大的人中,没有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
含义 | 表示“名副其实”,强调名声与能力相符。 |
反义词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用法 | 用于称赞有真才实学的名人或成功者 |
延伸意义 | 鼓励人们追求卓越,重视实力与名声的统一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学术领域:某位教授因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而享誉学界,大家常说“盛名之下无虚士”。
- 艺术界:一位画家因其作品广受赞誉,有人感叹“盛名之下无虚士”。
- 职场评价:对于一位备受尊敬的高管,同事可能会说:“他能坐上这个位置,确实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四、结语
“盛名之下无虚士”不仅是一种对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一种对社会公平与价值的肯定。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名誉不是靠炒作得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努力、积累成果所赢得的。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句话更显得弥足珍贵。